最近在爭論病例中文化的問題,我本人實在也是反對,講幾個比較實際的理由好了:
1.中文打字實在很慢,很浪費時間。同樣一個描述,用英文實在快得多。
2.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買過日本藥?你看得懂成份是什麼嗎?有很多患者都喜歡買日本的成藥回來,有時候會跟我說他來看診前已經吃了某某日本成藥。我看仿單完全不知道他究竟已經吃了什麼。因為成分都是漢字日文,我也沒辦法查。用英文,至少我一眼就知道現在吃的藥是甚麼。所以美國回來的患者,甚至澳洲、中南美國家回來的患者拿他在原本國家來的處方來看診都可以無縫接軌,完全沒有問題。就是大陸和日本的我看不懂,所以日本來台灣的外派人員在這方面真的蠻吃虧的。曾經有個大陸新娘來看診拿著大陸的檢驗單和用藥,老實說我真的看不懂上面寫的是甚麼,只能再上google翻譯把簡體中文再翻成英文才知道上面寫的是甚麼意思。
3.不可否認,歐美國家還是醫療先進強國。最新的知識和研究成果共通的語言還是英文,我相信應該沒有醫療從業人員是讀簡體版或日文版當作是最新知識的,線上可以查到的專業醫學網站也全是英文。不論是中文版或是日文版的課本都是至少4年前的過時版本,即使是簡體版內容實在也慘不忍睹。大家不會希望拿過時的東西用在自己身上吧。
4.在台灣許多科技公司的內部電子郵件都是使用英文。即使郵件的兩方都是台灣人,郵件還是使用英文撰寫。因為許多知識的由來都是英文,硬要轉成中文描述很不傳神。還有,無法和外國客戶或是工程人員溝通。
5.中文病歷讓醫學研究更為困難,幾十年來的台灣醫師都是寫英文專有名詞和用英文的特定字彙描述症狀。要做研究的時候用英文字彙搜尋病歷資料精準快速。改成中文無法與過去接軌,只是增加負擔。發表研究還要再把中文再轉成英文,只是更勞累而已。
6.考耳壞掉是中文?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考耳在哪裡?考耳在汽車的引擎上。對一般人很陌生,但修車技師來說卻很具體。一般人連鼻竇炎的鼻竇在哪裡都不知道,就算是寫成中文有什麼意義。如果醫生真的要騙人,亂診斷,病歷中文和英文其實沒有多大差別,反正你都看不懂,律師當然看不懂,就如同修車師傅的筆記你也看不懂一樣。但病歷改成中文寫,就如同要求台積電內部工程文件全部改成中文一樣不方便,不是怕你看,是實務上執行太困難。
工作負擔已經很大,不要再找麻煩了好嗎?